日本旅行,有什么古玩瓷器一定要看?咨询威信GDPM588
日本人的审美趣味趋向深沉典雅、朴素,不喜欢那种炫人眼目和过分修饰的浓艳,对文物古玩的审美,鉴赏也多以此为标准。比如,茶道所使用的瓷器、竹器、漆器、陶器等从材质到造型、色泽,无一不是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精神的体现。
1、萨摩烧瓷器。
日本与中国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日本文化也自然深受大唐时期的文化影响。在瓷器烧造方面更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萨摩烧磁器,也称萨摩系瓷器。源于16世纪末,萨摩系瓷器有官窑、民窑和御用窑,分布在日本九州岛,古代属于萨摩国和大隅国。16世纪末,萨摩藩主率军参加战役,从掠夺了大量陶工和陶瓷器,陶工金海制瓷技艺高超,后被命令建窑烧瓷,成为萨摩御庭烧的开端。萨摩烧五彩描观音像,瓷像雍容华贵,色彩富丽,形态大气,很有大唐的艳丽风范。
2、越前漆器。
在日本一个叫越前地方,自古以来有很多在漆树划痕采集漆液的“刮漆”工匠,传说在修建日本东照宫时,德川幕府命令采集漆液,越前的漆收到高度的称赞。
越前漆是一种优良的工艺,先要在漆树上砍开口子以采集树液,从漆树上只能采得少量的漆,正因如此漆成了昂贵的商品。刚自漆树上采集的树液称为“原液”。“原液”经过提纯变成生漆,再经过风干和精心提炼后才成为越前漆。当漆与空气接触后色质会更好,硬度也会增加。使用的漆器要先沉睡1年后才能拿出来,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沉睡,漆的性质会变得柔和,从而熠熠生辉。
漆器的质地也是选材多样,除了常用的木、竹之外,布、麻、皮,金属等都可以作为素材加工,作为日本市面的漆器之一,越前漆器即使有损毁依然可以进行修补再生,泛出的优雅光芒散发出美丽。
越前漆器的传统技师会用传统的沉金技法将名字和日期一个一个雕刻在漆器底,用金粉和漆涂抹上,无声书写着越前漆器的传奇。
3、日本老铁壶。
老铁壶起源于日本江户中期,而在明治时期则更加广为流传。日本铁壶一般使用的材质是生铁,但大多数铁壶的壶盖是铜质所制。因为铁盖经蒸气熏蒸容易生锈,所以才用铜来制造壶的盖子。在壶盖材质中,有一种由多种金属熔铸车制而成的壶盖,俗称七宝铜盖。
日本老铁壶的铸造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老铁壶当时采用的是一种脱腊技术,每件铁壶铸好后,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铁壶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制造出来的壶不会出现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性,是难得的珍贵古董,亦是一件带有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水器。
古玩瓷器品相的甄别:咨询威信GDPM588
所谓品相界定,有一个大致原则概念,是时代越久远,越难以保存下来的瓷器,其品相的界定要宽松很多,主要以整体美,作品表达主题完善作为全品相标准。而越普通、时代越近的瓷器,品相要求越严,原因简单,存世量过大,同一种物品有很多件不乏品相精良,可选度高。
一、凡是出窑有的并不能算伤。细小窑缝及缩釉都不算伤。但有三种出窑除外:一是足够影响器物整体美或主题的窑粘或窑灰算伤,特别是作为欣赏画面的被窑粘算伤,底部窑粘不算伤。上了窑灰器物大面积发黄发灰,瓷器成了阴阳面,严重失美算伤。二是大的窑裂空隙影响了器物完整度算伤,特别是盘子。三是看上去已经烧特别变型算伤,也是盘子居多。
二、器物非主题性的口部或耳部装饰性描金线脱落不算伤。
名词解释:
1、磕
磕是指,陶瓷缺陷之一。陶瓷器口部边沿由于受到外力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是千来陶瓷在使用或保管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2、冲
瓷器上有贯穿的裂纹叫“冲”,也叫“冲线”,一般指出现在器物口部处。
3、惊釉
如果只是表面釉层的裂纹,并未伤及胎骨及穿透到对面釉层的则叫做叫“惊釉”。
4、飞皮
口边有细微损伤、釉面断续剥落或因碰撞而造成口边小蹦未伤及胎骨。
5、爆釉
釉下的大气泡在使用时破裂,露出胎骨。
6、鸡爪
多古瓷因为年代久了受到外力碰撞,会在内壁及底部产生细小的“鸡爪纹”。
7、锔瓷
锔瓷,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既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
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 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同治瓷,清代同治朝(1862-1874)生产的瓷器。同治时期景德镇的家妻瓷器生产更加萎缩,工艺低下,产品粗糙。咨询威信GDPM588
造型基本上为传统造型的承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与品种。如器壁高深的红地开光龙纹碗以及为同治大婚而特制的“大婚礼造器”等。这些器物器形规整但略显笨拙。青花有的色泽比较清新明快,有的粗劣黑褐,色料飘浮。粉彩色彩比较鲜艳,多用彩色作地色。由于色料中施加粉质较多而显得比较浓厚。为慈禧太后烧制的“体和殿”款餐具和陈设瓷比较规整。绿彩呈深翠色,黄彩娇嫩浅淡。黄釉地色鲜亮凝厚,称“明黄”。翡翠釉是同治时新出现的釉色。釉中绿色与白色混杂,如同翡翠。同治黄釉釉色浓深。黄釉瓷器有一色黄及黄釉刻花,也有黄釉为地色的加彩器。纹饰喜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万寿无疆、五福捧寿、麒麟送子等。纹饰风格进一步图案化,缺乏生气。款识,以“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竖列楷书款和“同治年制”四字两行竖列楷书款为主,无圈栏,粉彩器多用红彩书写。署“燕喜同和”楷书款的为同治皇帝大婚礼造器。其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民窑器物多用字迹草率的红彩印章式篆书款,有六字和四字两种。
从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元明清时期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瓷器。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造型上以陈设器价值,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陈设器、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装饰上目前以彩装饰价值(如雍正时期珐琅彩),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图案上以人物图案价值,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山水图案、吉祥图案等。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古代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古代各名窑瓷器釉色特点只有在长期修复工作中探不外乎有单一色彩的釉、窑变釉、唐三彩釉、冰裂纹釉、桔皮釉等釉色品种。陶瓷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受到自然界各种物质的长期侵蚀,器物表面会呈现出一些自然形成的旧貌,如明清瓷器,大部分只是由于“火气”的消减使器表光泽变得温润;而年代远的陶瓷器表面往往是绣蚀斑斑,器表和胎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风化、剥釉、破碎和酥解等现象.修复时要注意保护其旧貌特征,修复其损坏部位,使其与整个器物浑然一体。